會呼吸的健康住宅 節能綠建築當紅

全世界的環保人士都在大聲疾呼「節能減碳救地球」,這絕不僅是一句口號,而是地球村全體人類共同的課題。將「綠色概念」融入生活,並從日常的食衣住行中實踐,是目前拯救暖化地球,減緩溫室效應最具體可行的辦法。目前多數已開發國家在建築規劃上,都以「綠建築」為設計概念,而台灣在這方面雖然起步較晚,卻也努力跟上環保潮流,因為「綠建築」不但是當紅的建築概念,更是節能減碳行動的落實。


台北的天空,幾乎被高聳林立的大樓給佔據,曲折的天際線,很難看到遼闊的天空,生活在這樣的「水泥叢林」中,不免讓人有快要窒息的壓迫感。然而,生活在都市的人,一生大部份的時間都待在這樣的建築物中,建築材料中的化學物質,直接影響到我們身體的健康,成大建築系教授江哲銘認為,建築業者以誇大的廣告來推銷建案,倒不如強調「住進去之後可以不用再蓋健保卡。」但是以台灣目前多數房屋所選用的建材來看,幾乎是不可能達到這個標準。

隨著世界各地氣候變遷加劇,各種極端氣候,不斷警告世人應該要正視溫室效應所造成的嚴重影響。各種節能減碳的綠色概念,經由一次次的宣導而落實,綠建築概念也因應而生,甚至蔚為一股風氣。行政院於2001年更核定「綠建築推動方案」,希望逐步推動這項具有時代意義的工作;以消耗最少資源,製造最少廢棄物,紓解生態環境惡化、溫室效應及地球暖化的現象,進而達到環境共生、共榮及地球永續發展的目標。知名自然建築大師萊特說:「把建築物當成一個有機體來看,讓建築物跟自然環境完全融合協調的境界。」這應該是綠建築的最佳詮釋。

知識小辭典

●什麼是綠建築?
綠建築係指:從建材生產到規劃、設計、施工、使用、管理及拆除一系列過程中,消耗最少地球資源,使用最少能源及製造最少廢棄物的建築物。簡而言之:所謂綠建築就是生態、節能、減廢、健康的建築。

●台灣推動綠建築的目的
1.促進建築與環境共生共利,永續經營居住環境。
2.落實建築節約能源,持續降低能源消耗及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。
3.發展室內環境品質技術,創造舒適健康室內居住環境。
4.促進建築廢棄物減量,減少環境污染與衝擊。
5.提昇資源有效利用技術,維護生態環境平衡。
6.獎勵並建立綠建築市場機制,發展台灣本土亞熱帶建築新風貌。




提到德國,大多數人會以為這是個嚴謹拘束的國家,然而在德國,「環保」的概念卻完全融入生活中,不論食衣住行,各種生活層面幾乎與環保節能合為一體。這是因為能源危機後,德國建築法規就嚴格規定,不符合綠建築規範的建築物無法取得建照。在德國街頭,裝上現代感十足的太陽能板的傳統建築到處可見。而太陽能板能夠如此普及,跟德國政府的鼓勵與優惠政策有莫大關係;德國政府不僅降低安裝費,甚至主動出面與電力公司協商,讓使用太陽能板的民眾,可以保證二十年享有固定電價與使用量,甚至可以將多餘的電賣給電力公司。正確的政策,讓德國民眾享有潔淨的能源,現在,德國的每一棟建築物都是綠建築,不只為地球節省了難以估算的能源,德國人民更長期受惠於綠建築所帶來的健康環境。

德國成功推動綠建築的經驗,值得國人起而效尤。1999年內政部開始積極推動綠建築政策,公開甄選「綠建築標章」作為推動綠建築的獎勵標誌,並將多年來的相關研究成果彙集成「綠建築解說與評估手冊」,希望從政策的推行,讓大家明白響應環保還可以增進生活品質。這幾年來,這股綠建築風確實也吹向國內,許多建商或企業主開始興建綠能廠房或辦公大樓,不過民間的普及率不高,仍有待政府大力宣導,並提出更多優惠措施來提高民眾參與的意願。



儘管很多人都知道綠建築的好,但絕大多數對落實它卻步不前,因為裝設太陽能板等高科技節能材,所需費用的確相當可觀,這也是綠建築在台灣無法普及的主因之一。難道老房子就無法達到綠建築的節能效果嗎?環保達人林黛羚打破「砸大錢購買綠建材」的迷思,掌握概念動動腦,小錢一樣讓老房子發揮環保功效。

針對市面上綠建材價格大多昂貴,許多人礙於經濟能力無法負擔,林黛羚提出「被動式節能宅」的概念,只要運用被動式設計,利用一些巧思,平凡無奇的老房子也能改頭換面,成為最環保的綠建築。「綠建築不一定需要太陽能板。」林黛羚表示。

「所謂的被動式節能宅」,林黛羚解釋,「就是依照氣候和環境機能所打造的居住空間」。她舉例,要是家中有壁癌,可以在窗戶上方加裝遮雨蓬,或是讓屋簷更加突出,減少雨水落在牆上的機會,就能降低壁癌發生的機率;加厚西曬的牆,可以阻隔熱源。夏天時,都市容易形成熱島效應,建築物悶熱的像個烤爐,林黛羚也建議,利用空氣從風壓大往風壓小方向流動的原理,形成風的流向,可以讓都市的公寓深呼吸,創造不必開冷氣仍舊舒適的環境。

這些節能概念都是因應環境而發想的,只要仔細觀察加上一些科學常識,人人都有能力過減碳綠生活,因為在我們的周遭環境中,觸發綠思維的事物隨處可見。舉例來說,南北向的斜屋頂設計,利於隔熱散熱的屋頂開口的傳統閩南式建築,其實與現代綠建築概念完全吻合,由此可見祖先適應環境的智慧。



「自然、省能、環保、永續」是綠建築迷人之處,在有識之士的努力下,追求環保健康的優質生活,已逐漸形成一種共識。在台灣,有越來越多專業建築師認同這樣的理念,設計出許多令人驚豔讚嘆的「綠建築」。

台北市中心的台大農場裡有一棟三層樓的「綠房子」,設計之初就留下自然風洞,利用溫差讓房子自動換氣,可以省下冷氣電費;大量自然採光,白天不開燈一樣明亮;建築體採用可回收或永續建材,就算房子拆了也不會製造太多垃圾;窗戶、牆壁和屋頂施以絕緣斷熱處理,配合水資源再利用設計,將熱氣擋在門外,雨水還可以蒐集重複使用。

位於台南海邊的國立成功大學研究總中心,原本是台鹽公司的曬鹽場,是南台灣最炎熱與降雨量最少的區域,為維持周邊豐富的生態,保留原設計基地上的鹽水渠道與生態水池,並將基地調整到現在位置,使紅樹林與其他本地原生植栽生長良好,這裡也成為當地水鳥的棲息地。成大研究總中心的主建物同樣重視環保,舉凡通風中庭空間、深遮陽、自然換氣廁所與地下室停車空間,都把綠建築節約能源的特色發揮的得淋漓盡致。

二二八紀念館位於嘉義市,是為了紀念及陳列二二八史實而設立,因基地處於原先的市內公園,為配合公園起伏的地勢,採用覆土式建築,力求基地內廢棄土方挖填平衡。走在二二八公園裡,可以深刻感受設計者對環境的善意;陽光、空氣、水、土壤、綠地,每一樣環境資源的利用都恰到好處。

減緩地球暖化的方法很多,綠建築正是目前最夯的一項概念,只要有心,處處都可以為環境盡一份力。即使經費有限,或房子設計變更不易,若能選用有環保標章的家電,比如變頻冷氣並搭配風扇使用,抑或添購省水衛生器具,將泡澡的水留下來沖馬桶,換個思考的角度,每一個人都能輕鬆做好節能減碳,愛地球還可以省荷包喔!


101綠住宅 提醒您:文章歡迎轉載!但請註明來源網站名稱及網址!如有侵權,請來信告知,將儘快為您處理!